会议通知

您的位置>>首页>> 会议通知 > 阅读正文

会议通知

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补充通知

admin 发表于: 2015-12-17 11:22  点击:8020
    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由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以及《法制与社会发展》杂志社共同主办,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将于20151219-20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

    论坛自征文开始即得到学界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截止12月5日,论坛共收到有效投稿180余篇。经过近一个星期的严格评选,论坛组委会共评出54篇入选论文(名单见附件)。

    组委会将在12月14日向这54篇优秀论文的作者发送正式邀请函,参加于湖南长沙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请各位作者保持电话畅通并及时查收邮件。

    另请各参会作者将您的论文制作为一个PPT文件,以作讲演之用,发言时间约8分钟,同会议回执一并寄回(邮箱:472796262@qq.com)。

 

    有关本届论坛的实施细则及其它动态信息,敬请关注“中国理论法学研究信息网”(http://www.legal-theory.org)、“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网站(http://bslt.legal-theory.org),国家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网站(http://www.cicjc.com.cn)及中南大学法学院网站(http://law.csu.edu.cn)。

 

会议联系人:

    杨清望,中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手机:13874921465。

    周俊光,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手机:18073151998。

    赵  伟,中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手机:13319564972。

 

          

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秘书处

                   2015年12月11日

 

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指导委员会

 

主任:

张文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会长

吉林大学、浙江大学资深教授

    

委员:

信春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

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江必新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二级大法官

中共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常委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

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显明

中央政法委员会副秘书长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法理学研究会会长

教育部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王利明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

 

朱苏力

北京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席

 

汪习根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姚建宗

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云良

中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附件:

第十一届全国法学理论博士生论坛入选论文名单

(共54篇)

 

1、张强:《法律何以被信仰?——论民主立法的实践理性根据》(北京大学)

2、彭宁:《修辞、语言与法律社会学的分析限度》(北京大学)

3、夏引业:《宪法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兼论宪法爱国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运用》(清华大学)

4、李广德:《中国司法改革的价值取向——基于价值原理的话语回顾与反思》(清华大学)

5、宋京逵:《从承认规则和法律权威的理论看我国案例指导制度》(中国人民大学)

6、金欣:《论当代中国法治思维的四种模式》(中国人民大学)

7、张奇:《从刑事诉讼模式研究看中国法治话语体系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8、李晓: 《边疆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语言何去何从?——少数民族语言及权利的法社会学分析》(中共中央党校)

9、罗时贵:《法治意味着什么》(中国政法大学)

10、吴然:《权利:作为角色责任利益》(中国政法大学)

11、覃冠文:《亲属免证:究竟谁的权利——以亲属免证特权权属为基点的展开》(中国政法大学)

12、陆栋:《法治中国话语体系析辩——“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之视角》(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13、吕姝洁:《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当今的法治认同》(南开大学)

14、赵玮:《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中的“参与”及其法治话语建构》(山东大学)

15姜伟:《审查权与决定权的统一与分离》(复旦大学)

16、范凯文:《行为理由:事实与规范的连结》(上海交通大学)

17、宋保振:《激活“休眠”法条的法官解释进路——以“追逐竞驶型”危险驾驶罪的认定为例》(华东政法大学)

18、郭海霞:《“法治中国”话语下法律体系的重构》(华东政法大学)

19、刘新慧:《刑事冤案中的锚定效应探究》(华东政法大学)

20、刘捷:《从传统文化中的“廉”看当代廉政建设的话语基础》(华东理工大学)

21、杜维超:《在修辞和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公法转向》(浙江大学)

22、毕少斌:《反智主义思潮与当代中国法治话语体系之构建》(南京大学)

23、刘涛:《法律与媒体-卢曼系统理论下的中国考察》(南京师范大学)

24、莫静:《宪法上国家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属性辨析——以美浓部的公私法关系论为视角》(东南大学)

25、温丙存:《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金字塔》(河海大学)

26、王庆廷:《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苏州大学)

27、李瀚琰:《中国法治话语的理论探析与本土法治方言的建构》(安徽大学)

28、郑涛:《医闹:中国式医疗纠纷解决过程的互动、博弈和异化》(武汉大学)

29、高一飞:《 司法过程中的数字规律——关于司法数字生成及其合理性的阐论》(武汉大学)

30、印子:《乡土正义的秩序隐喻:纠纷社会文本的展开》(华中科技大学)

31、康兰平:《中国法治评估方法论的话语表达与实然迈向——以世界正义工程法治指数建构方法为镜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2、李光恩:《法治话语下的规则意识探究——以将规则作为制度性行动理由为核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3、张永进:《从治理到法治:涉诉信访应对机制的嬗变》(西南政法大学)

34、曾巍:《腐败治理的逻辑——对“中国腐败观念调查”中党政机关受访者的分析》(西南政法大学)

35、杨继文:《司法改革方法:比较、问题与应对》(西南财经大学)

36、严剑飞:《五年回首:对基层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检视与修正》(中山大学)

37、汪全军:《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人民陪审员制度及其实践——以司法民主为线索》(厦门大学)

38、左安磊:Regime Interaction of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s in Asia-Pacific Region: Lost in Institutional Fragmentation in A World Society?(香港大学)

39、安晨曦:《司法文件:法律虚置后的裁判非正式规则——规则供给与文件政治的二重读解》(海南大学)

40、徐清:《刑事诉讼中公检法三机关间的“合谋格局”》(云南大学)

41、曾林翊晨:《韦伯法的“理想类型”及其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湘潭大学)

42、周俊光:《论民间法权威——以傣族寨老纠纷解决机制为例证》(中南大学)

43、蒋清华:《从“宪政”到“宪治”:政治治理现代化的中国话语》(中南大学)

44、姚选民:《法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法治二元观——基于一种民间法哲学主体视角》(中南大学)

45、陈立洋:《论法官道德在难办案件中的作用及实践路径——以一件环境侵权难办案件为研究样本》(中南大学)

46、谢遥:《从依附于“人”到自主发展——反思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法治》(吉林大学)

47、林海:《全面依法治国条件下“区域法治先行”可能性的学理检讨》(吉林大学)

48、章安邦:《刑事法治的契约因素——基于经济学的阐释》(吉林大学)

49、赵世奇:《晚清民权话语的建构及其法治价值——基于一种新观念史研究视角》(吉林大学)

50、段卫利:《法治、话语权与理论权威——中国法治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进路》(吉林大学)

51、郭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吉林大学)

52、李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话语的发展——以政治话语为视角》(吉林大学)

53、雷婉璐:《缓慢揭开司法规律的层层面纱——以规律的可发现性基础为视角》(吉林大学)

54、彭巍:《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司法规律研究路径——从要素论向结构论的迈进》(吉林大学)